-
新疆电网首季售电量增速显著 招商引资助力经济活力释放
新疆电网首季度售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全行业及城乡居民用电需求同步提升,反映出区域经济持续向好态势。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重点产业产能释放带动用电负荷攀升,电力部门通过优化服务、落实电价政策等措施,为市场主体降本增效提供支撑,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一、全行业用电均衡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特征显现 新疆电网统计数据显示,首季度全行业用电量占总量近九成,三大产业均呈现正增长。其中,第三产业用电增速领跑,反映出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持续提升;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超六成,工业稳增长“压舱石”作用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产业用电增速高于平均水平,现代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 二、重点产业用电表现亮眼政策红利释放发展动能 工业领域用电量接近200亿千瓦时,传统产业与新兴行业协同发力。纺织业用电增速超70%,受益于自治区专项电价政策,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带动产能扩张。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幅达6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趋势显著。电力部门通过精准对接大客户需求,新增负荷用电项目对电量增长贡献突出。 三、民生用电保障有力城乡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20%的同步增长,占总用电量比重稳定。这一数据既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也体现家电下乡、乡村振兴等政策对农村消费的拉动作用。电力部门通过加强配电网改造、优化供电服务,确保民生用电安全可靠。 四、电力服务提质增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疆电力部门强化重点项目跟踪机制,动态监测重点企业用电需求,通过拓展增量市场、简化办电流程等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大工业用户电量规模显著提升,对整体用电增长形成有力支撑。未来将持续完善电网基础设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
2025-07-23
-
【新疆招商】集拼集运班列畅通南疆外贸通道 特色产品加速走向国际市场
新疆喀什地区通过创新物流模式,依托集拼集运货运班列打通南疆农产品外运通道,为当地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自2022年开行以来,该班列已累计运输超4万吨货物至欧亚多国,推动核桃、杏酱等20余类特色产品走出国门,成为连接南疆与“一带一路”市场的重要纽带。 一、定制化班列破解中小企业运输难题 针对南疆中小企业零散货物运输成本高、集货周期长等问题,新疆铁路部门于2022年调研后推出集拼集运货运班列。该班列采用“固定班次+沿途加挂”模式,减少换装环节,保障农产品干燥度。例如,叶城县某企业通过班列发运核桃至土耳其,运输时效提升30%,一年内累计出口超6000吨。 二、多品类拓展助力产业升级 班列初期以农产品为主,后逐步吸纳服装、电子产品等工业品。截至2023年9月,运输品类扩展至20余种,覆盖哈萨克斯坦等9个国家的17个城市。乌鲁木齐铁路局优化箱源调配,实现每周稳定开行,为南疆制造业融入国际供应链提供支撑。 三、政策协同服务区域经济 喀什货运中心设立专项小组动态跟踪运输需求,压缩报关、装卸等环节耗时。新疆政府将班列纳入外贸扶持政策,对参与企业给予物流补贴,2023年新增合作企业超50家,带动南疆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四、长效赋能乡村振兴 该班列通过降低物流成本,直接惠及南疆农户。以核桃产业为例,铁路运输较公路每吨节省费用约15%,推动喀什、和田等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海外订单。未来计划增设冷链车厢,进一步拓展生鲜产品出口市场。
2025-07-23
-
【新疆招商】新疆口岸机电出口增长强劲 贸易伙伴多元化趋势明显
新疆口岸机电产品出口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前5月出口总值达660.3亿元,同比增长22.3%,成为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亮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新疆口岸在招商引资和国际合作中发挥枢纽作用,机电产品出口范围从中亚拓展至欧洲,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成为出口主力,占比达57%,凸显市场活力。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新疆口岸机电出口的特点与趋势: 一、出口增速显著月度表现突出 新疆口岸机电产品出口在前5月保持稳定增长,其中4月和5月增速尤为显著,同比分别增长59.1%和62.1%。这一增长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的恢复以及新疆口岸通关效率的提升。乌鲁木齐海关数据显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工器材、音频设备等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反映出中国机电制造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重要市场 新疆口岸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出口达364.1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出口总值的55.1%。中亚五国仍是传统主力市场,同时中东欧国家的采购需求逐步释放。德国成为新疆口岸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前5月出口额达124.7亿元,同比增长34%,占比18.9%,表明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三、民营企业主导出口外商投资企业贡献显著 民营企业在前5月出口机电产品376.1亿元,占比57%,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活力。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17.1亿元,占比32.9%,体现了新疆口岸在吸引外资和产业集聚方面的优势。两类主体共同推动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优化,形成互补发展的格局。 四、贸易伙伴多元化欧洲市场拓展加速 新疆口岸机电产品出口范围已从中亚延伸至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贸易伙伴多元化趋势明显。这一变化既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改善,也源于中国机电产品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乌鲁木齐海关指出,未来将继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巩固传统市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5-07-23
-
【乌鲁木齐招商】乌鲁木齐市出台新政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为加快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乌鲁木齐市人社局近期出台政策,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招商引资。新政策通过普惠性补贴、多样化培训形式及提高补贴标准,覆盖企业职工、在校学生等多类群体,支持安全技能、岗位练兵等多元化培训内容,为企业稳岗扩岗和人才技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乌鲁木齐市围绕“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优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新政策旨在通过扩大补贴对象范围、丰富培训形式、提高补贴标准,激发企业和个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二、补贴对象范围显著扩大 新政策打破户籍和地域限制,企业职工、劳务派遣人员、见习期员工、在校学生等均可申报补贴。企业组织的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综合性培训首次纳入补贴范围,国家级、自治区级职业技能竞赛选手的赛前培训也可享受支持。此外,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可申请创业补贴,进一步拓宽政策受益面。 三、培训形式与内容更加灵活 政策明确企业职工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不再要求脱产学习。补贴覆盖的培训种类新增安全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研修等项目,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线上或线下培训方式。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标准细化至中级工、高级工不同层级,鼓励企业长期培养技能人才。 四、补贴标准动态调整优化 乌鲁木齐市根据职业工种和培训层级差异化设定补贴标准。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补贴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分为五档,最高可达6000元;新型学徒制培训按年度给予企业4000元至5000元补贴。政策还明确,对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工种可适当提高补贴额度,引导培训资源向关键领域倾斜。 五、申报流程便捷高效 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可向户籍地、常住地或培训地区县人社部门提交申请,审核通过后补贴资金直接拨付。乌鲁木齐市人社局同步简化申报材料,推行线上办理,确保政策红利快速落地。 乌鲁木齐市此次政策升级,通过“扩范围、提标准、优服务”组合措施,将职业技能培训与稳就业、促发展紧密结合,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23
-
【霍尔果斯招商】霍尔果斯市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旅游业发展 打造边境旅游新标杆
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霍尔果斯市出台《霍尔果斯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每年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招商引资和旅游产业扶持,重点支持创新类旅游项目、景区升级、民宿建设及自驾游发展,旨在推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创建。 一、专项资金支持创新旅游项目 霍尔果斯市将创新类旅游项目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对总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且投入运营的文旅体验、演艺、主题旅游等项目,按总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此举旨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创新,培育具有示范效应的文旅融合项目。 二、奖励景区评级提升 针对非政府性资金投资的旅游景区,霍尔果斯市明确对新获评国家5A级、4A级、3A级的景区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和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通过政策激励,鼓励景区提升服务质量与品牌影响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三、扶持精品民宿与自驾游项目 霍尔果斯市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新建精品民宿、客栈项目,经营满1年且效益显著的,给予15万元一次性奖励,每年限10家。同时,针对自驾游市场占比达40%的特点,对总投资超1000万元的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按投资额的5%给予奖励,最高100万元,进一步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四、鼓励旅行社拓展客源 《办法》强化对旅行社组织客源的扶持,根据游客停留时间和人次分级给予资金奖励,旨在吸引更多旅游团队赴霍尔果斯市观光,延长产业链消费。政策实施后,有望提升当地旅游市场活力,促进边境旅游与国际合作。 霍尔果斯市通过系统性政策支持,推动旅游产业从单一观光向多元化、高品质转型,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23
-
新疆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助力企业创新与招商引资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专项资金奖励和政策扶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下达专利奖励资助资金,对37家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强调以制度完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专项资金激励企业创新成效显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文件,明确对37家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并通过复验的企业给予每家5万元奖励,总金额达185万元。获资助企业覆盖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克拉玛依市、哈密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及五家渠市,区域分布体现创新资源的均衡配置。 二、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力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十三五”期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显著,国际专利布局取得突破,多件专利获国家级奖项。财政累计投入资金支持高质量专利项目实施,推动企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超百家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获得国家级荣誉认证。 三、服务体系完善优化创新生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积极引入国内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目前专利代理机构、商标代理机构及受理点数量稳步增加,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通过搭建平台、强化培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逐步形成覆盖创新全链条的服务网络,助力企业降低维权成本,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四、政策联动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强调,未来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政策的协同,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领域。通过资金引导、贯标推广和示范企业培育,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025-07-23
-
【乌鲁木齐招商】乌鲁木齐临空经济区建设提速 打造丝路航空枢纽新引擎
乌鲁木齐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通过机场改扩建、产业项目落地和物流枢纽打造,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作为新疆"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临空经济区将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机场改扩建工程为核心载体加速推进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作为临空经济区的核心项目,主航站楼地下结构施工已全面展开。该项目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800万人次需求,成为国内领先的4F级机场。施工现场投入超千名建设者,采用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确保工程进度。 二、高新区主导临空产业集聚发展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担临空经济区69%的规划面积,重点布局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区域内亚士智能制造基地、杉杉奥特莱斯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形成"航空运输+高端制造+商贸服务"的产业生态链。顺丰、中通等物流龙头企业已入驻,初步构建起航空物流产业集群。 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启动建设 乌鲁木齐临空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正式启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以机场为核心构建多式联运体系。该枢纽规划建设智慧物流园区、保税仓储中心和跨境电商平台,将提升国际货运中转能力。项目建成后预计带动周边形成超百亿规模的临空产业链。 四、政策支持构建开放型经济平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临空经济区发展,包括土地优惠、税收减免和航空补贴等措施。乌鲁木齐市将临空经济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配套建设综合交通网络,打造"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国家发改委已将该项目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清单。 五、区域协同发展效应逐步显现 临空经济区建设带动乌鲁木齐城市空间向北拓展,与昌吉、五家渠等周边城市形成产业联动。通过发展航空维修、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促进新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预计未来五年将创造逾十万个就业岗位,成为拉动北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5-07-23
-
【乌鲁木齐招商】乌鲁木齐加速亚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 赋能数字丝绸之路
乌鲁木齐正加快推进亚欧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深化区域合作,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该中心将聚焦数据确权、采集、资产化等关键环节,促进数据与产业、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数据产业高地。 一、战略定位:锚定亚欧数据枢纽 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定位,乌鲁木齐于2023年启动亚欧大数据交易中心申请工作,旨在构建连接亚欧的跨区域数据流通枢纽。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当地依托陆港经济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开放平台,强化与中亚、欧洲国家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互通。同时,积极争取将丝绸之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设立于此,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推动数据资源在更大范围高效配置,服务于亚欧国家数字经济合作。 二、核心功能:构建全链条数据生态 围绕数据交易核心环节,乌鲁木齐重点布局数据确权、采集、资产化及服务体系建设。2024年,当地出台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数据挖掘、共享及价值实现等环节的研发投入,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结合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建立数据交易信任机制,明确数据权属划分和流通规则,保障数据交易安全合规。目前,已规划建设涵盖数据、算法、算力交易的综合平台,逐步形成“交易+服务+应用”全链条数据生态,助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提升。 三、区域协同:打造创新示范高地 乌鲁木齐高新区作为产业集聚核心区域,自2023年起与疆内外企业、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共建大数据创新示范核心区。通过联合成立大数据研究院,聚焦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协同联动,探索建立跨区域数据共享机制,在能源、物流、商贸等领域推动数据要素融合应用。目前,已有多家国内大数据龙头企业落地,带动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四、应用融合:赋能城市与产业升级 在推进交易中心建设的同时,乌鲁木齐积极推动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企业管理及城市生活中的渗透应用。2024年,通过试点项目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环境监测、政务服务等领域,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提升。在产业层面,引导能源、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利用数据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推动数字化转型;支持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通过数据赋能拓展市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数据资源集聚和交易体系完善,乌鲁木齐正逐步成为引领亚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五、基础支撑: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为保障亚欧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乌鲁木齐近年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全市5G基站数量突破万座,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企业超千家,为数据采集和流通提供网络支撑。同时,依托当地能源优势,布局建设绿色数据中心集群,提升算力供给能力,降低数据存储和处理成本。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为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产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开放合作:深化国际数据互联 立足“一带一路”建设,乌鲁木齐积极探索与亚欧国家的数据合作新模式。2024年,通过举办数字经济合作论坛等活动,加强与中亚国家在数据标准、技术研发等领域的交流;推动建立跨境数据流通试点,在医疗、教育、物流等领域开展数据共享应用,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资企业参与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中心国际化服务水平,助力构建开放、包容的亚欧数据合作生态。
2025-07-23
-
【乌鲁木齐招商】乌鲁木齐培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升级街区壮大新业态
乌鲁木齐正通过培育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升级特色文化街区及园区等举措,强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打造特色文化新名片。 一、发展背景与目标 近年来,乌鲁木齐持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竞争力,乌鲁木齐明确将培育建设10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对原有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进行升级。此举旨在通过强化载体建设,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培育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二、现有产业基础 自2014年启动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以来,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截至目前,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已达1.3万余家,形成了多层次示范体系。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国家级创意产业最佳园区1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1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1家,特色文化街区6条。2017年,乌鲁木齐新增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1家、特色文化街区2条、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个,以及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家,为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重点任务推进 在培育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方面,乌鲁木齐将聚焦文化创意、数字文化、非遗传承、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项目进行培育。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服务优化等方式,推动其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示范标杆,同时强化招商引资,吸引优质文化企业入驻,促进产业集聚。 在特色文化街区和园区升级方面,乌鲁木齐将深入挖掘街区文化内涵,结合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元素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通过强化管理运营提升街区品牌影响力,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商业服务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同时推动园区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引入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未来发展方向 乌鲁木齐将以培育示范基地和升级街区园区为契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壮大新业态。持续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特色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街区成为展示城市文化魅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23
-
【乌鲁木齐招商】乌鲁木齐综保区试运行助力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近期以封关运营标准启动试运行,标志着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通过招商引资,已有23家涵盖物流、加工、跨境电商等领域的企业完成注册入驻,并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这一平台的建成将显著提升区域通关效率,为消费者提供跨境购物便利,进一步推动亚欧经贸互联互通。 一、试运行阶段成果初显 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于今年10月进入试运行,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入驻企业中,既有百世物流等物流龙头企业,也有克明面业、中亚食品等加工贸易代表,同时吸引金融配套服务企业参与。试运行期间,区内基础设施通过压力测试,海关监管系统同步优化,为正式封关奠定基础。 二、政策红利释放发展动能 作为新疆首个综合保税区,该区域享有税收减免、通关便利等特殊政策。企业可享受进口设备免税、出口退税等优惠,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物品监管,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设计聚焦“向西开放”,旨在形成辐射中亚的贸易枢纽。 三、产业生态链加速构建 通过近期举行的推介会,综保区与重点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形成“物流+加工+金融”协同体系。物流企业依托中欧班列枢纽优势构建分拨中心;食品加工企业利用本地原料开展深加工后出口;金融配套服务则为跨境结算提供支持,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闭环。 四、区域经济带动效应显著 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营后,预计年进出口额将显著增长。其创新“区港联动”模式可缩短货物通关时间,降低企业仓储成本。分析指出,该平台将强化新疆在“一带一路”中的节点作用,促进本地就业与产业升级,为开放型经济提供新引擎。 目前,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正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未来计划拓展冷链物流、保税研发等新业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面向中亚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2025-07-23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