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雅县招商】沙雅县循环经济产业聚能增效 龙头企业带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沙雅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招商等举措,推动装备制造、纺织等主导产业提质升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多家企业生产态势强劲,带动全县上半年经济指标稳步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一、装备制造业龙头引领工业增长 在沙雅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某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车间内,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工人正加紧完成一批能源化工领域压力容器的订单。作为南疆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其生产的特种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上半年企业产能利用率达95%,新增多项专利技术,为区域工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纺织产业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 某棉纺企业通过引进自动化纺纱设备,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该企业依托沙雅县优质棉花资源,构建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产品销往东南沿海及中亚市场。在数字化改造推动下,企业能耗水平同比下降12%,示范带动县域纺织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三、项目建设激活发展新动能 沙雅县重点推进的12个产业项目中,7个已建成投产。相关部门建立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从土地供给、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强化保障。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工程进度超前,预计年内可新增3家企业入驻,进一步延伸装备制造产业链条。 四、政策组合拳稳定经济大盘 当地出台稳经济25条具体措施,通过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途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保障物流运输和原材料供应,确保产业链稳定运行。在多项政策协同发力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当前,沙雅县正围绕自治区产业发展规划,加速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建立产业研究院、校企合作基地等创新平台,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2025-07-20
-
【新疆招商】新疆以重点项目牵引有效投资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领跑全国。 一、创新机制破解项目推进难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系统建立"十大机制"工作体系,通过省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六重"清单管理、审批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1+N"项目推进模式。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召开多层级视频调度会议,累计协调解决47个重大事项。在制度保障下,G7高速公路梧桐大泉至伊吾段、昭苏机场等20个标志性项目建成投运,库尔干水利枢纽等81个项目提前实现开工,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二、基础设施投资发挥压舱石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聚焦交通、能源、水利等关键领域,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保持稳定增长,750千伏库车-阿克苏输变电工程等能源项目投运,将军庙至淖毛湖铁路等交通项目加速建设。农房抗震改造等民生工程稳步实施,5G网络建设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建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三、有效投资增速持续领跑全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进度较往年明显提升。从投资结构看,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提高,反映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实物工作量统计显示,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达八成,对经济拉动作用逐步显现。 四、多措并举巩固良好发展态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持续完善项目全周期管理,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重点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谋划储备一批战略性项目。通过优化审批服务、加强督导考核等方式,确保全年建设目标圆满完成,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坚实支撑。
2025-07-20
-
【新疆招商】新疆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在交通、能源、民生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新开工和续建项目协同发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进一步优化了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提升了产业支撑能力。 一、交通网络加速成型铁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围绕"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目标,新疆加快推进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支线铁路桥梁、路基工程进度超过95%,预计年内投入运营;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完成路基桥梁建设,正推进隧道与铺轨施工;阿勒泰至富蕴至准东铁路整体进度达90%以上;和田至若羌铁路正加快路基桥梁施工。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改善南北疆交通条件,强化与周边省区的互联互通。 二、公路建设提质增速完善立体交通体系 G3018线精河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S20五工台至克拉玛依高速公路等重大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将有效提升口岸通行效率和区域运输能力。乌鲁木齐市安宁渠路城市化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助力首府城市交通网络优化。公路建设与铁路项目形成互补,共同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三、能源民生项目协同推进增强发展后劲 南疆四地州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22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有序实施,将显著改善南疆地区能源结构。阿克苏地区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启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新疆大学新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将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这些项目在改善民生、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新疆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原则,上半年完成投资成效显著。产业类项目占比提升,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投资结构更趋合理。通过建立项目调度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持久动能。
2025-07-20
-
【乌鲁木齐招商】金融信贷稳就业促脱贫 乌鲁木齐支持纺织业兴疆
金融信贷稳就业促脱贫乌鲁木齐支持纺织业兴疆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进"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背景下,乌鲁木齐银行将金融支持纺织服装产业作为落实"六稳""六保"的关键举措,通过创新信贷政策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该行聚焦产业特点制定差异化融资方案,保障企业资金链稳定,同时依托信贷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纺织服装产业链建设,有效发挥该产业在扩大就业、助力脱贫的积极作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一、纺织服装业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劳动密集型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领域。新疆依托棉花资源优势,将纺织服装产业纳入重点发展产业规划,旨在构建从原料种植到终端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该产业对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促进南疆地区脱贫成果巩固具有显著作用,已成为新疆推进产业兴疆的重要抓手。 二、金融机构推出专项信贷政策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乌鲁木齐银行针对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特点,建立专项信贷评审机制: -实行差异化授信审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灵活设置还款周期; -创新融资担保模式,允许企业采用生产设备、原材料存货及商标专利等多元组合担保方式; -设立纺织产业专项信贷额度,确保资金优先支持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项目; -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缩短贷款审批时限。 三、信贷资金有效保障企业经营发展 典型案例中,乌鲁木齐银行与新疆宇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保持多年信贷合作,累计向其发放多笔贷款用于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张。该企业主营棉纺织加工及贸易业务,通过持续获得信贷支持,不仅实现了生产线智能化升级,还拓展了中亚市场出口业务。信贷资金的注入使其成为当地就业主力,为数百名少数民族员工提供稳定就业岗位,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棉花种植产业发展。 四、纾困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在特殊时期,乌鲁木齐银行实施多项助企纾困政策: -执行"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原则,对经营正常的企业及时办理续贷展期; -推出专项纾困贷款产品,降低纺织企业融资成本; -对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 -合理调整信用记录报送机制,对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贷款逾期给予缓冲期。 五、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双轨并行 乌鲁木齐银行建立纺织行业信贷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开展企业经营状况评估。在支持产业发展同时: -设置合理的不良贷款容忍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推进产业调研常态化,掌握行业发展动态; -联合地方政府建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分散金融风险; -引导企业建立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信贷支持形成多重社会效益 通过系统化金融支持,乌鲁木齐银行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增加稳定就业岗位,重点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棉花种植、物流运输等相关行业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使产业工人获得稳定工资性收入; -培育外向型企业,推动本土纺织品进入国际市场。 未来,乌鲁木齐银行将进一步深化纺织服装产业金融服务,加强产业链全景研究,开发适配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产品,持续完善"信贷+非金融"综合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精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强化产业造血功能,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2025-07-20
-
【乌鲁木齐招商】巴州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通过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自2015年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以来,全州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以邮政大厦为例,目前已有9家电商企业入驻,物流效率显著提升,部分包裹可在3天内送达北京等一线城市。 一、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自2015年起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扶持等措施,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多部门联合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上行。这一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了创业门槛,吸引了大量从业者加入。 二、交易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6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约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全州电商企业数量突破2000家,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成为重要增长点,红枣、香梨等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 三、物流体系支撑高效运转 为破解农村物流瓶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重点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整合邮政、快递等资源。部分企业通过集中入驻邮政大厦等枢纽,实现仓储配送一体化运作。目前,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出的农产品,最快72小时可抵达华北、华东等主要消费市场。 四、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电商发展带动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多家企业采用"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同时,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兴起,进一步拓宽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 未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将继续深化农村电商体系建设,重点培育本土电商品牌,完善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
2025-07-20
-
【霍尔果斯招商】霍尔果斯口岸商品车出口显著增长
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前七个月商品车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助推区域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统计显示,出口商品车数量显著上升,反映出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市场拓展的积极态势。海关创新措施和国际合作确保了出口流程高效运行,有力支持了陕西、河南等生产地区与中亚、欧洲的贸易往来,进一步优化当地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布局。 一、商品车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的出口商品车数量在前七个月达到可观水平,增长率明显高于历史同期。这得益于中国制造的工程车辆在中亚、欧洲等地区的日益受欢迎,其中自卸车、压路机和牵引车等品种凭借性能优势赢得国际认可。出口量的提升源于海外市场对中国汽车品质的信任,以及持续优化的贸易网络。例如,通过霍尔果斯口岸的通道作用,企业能够顺利对接全球供应链,强化竞争力。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步伐,还刺激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二、主要来源地和商品类型多样化,推动区域经济协同 出口商品车主要源自陕西省、河南省等汽车生产基地,这些地区拥有完整的生产体系和技术实力,能够稳定供应优质车辆。车型以工程机械为主,包括自卸车、压路机和牵引车等实用类型,这些车种在国际建筑、物流领域需求旺盛。在区域协同发展中,霍尔果斯作为重要口岸,整合运输资源和加工能力,实现陕西、河南等地的产品高效出口。这种协同效应增强了区域招商引资吸引力,吸引更多产业链企业设立生产基地,促进跨省市经济一体化,形成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三、海关创新通关模式保障安全高效 为支持出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霍尔果斯海关因地制宜推行“界桥交接”通关模式。该模式在设计上严格遵循防疫要求,采取点对点、人对车、不见面、零接触的操作方式,确保全程无风险交接。在实施过程中,海关与哈萨克斯坦等方进行多次会谈,优化车辆交接细节,提升跨境协作效率。同时,海关主动走访相关企业,掌握待出境车辆信息,并结合需求科学安排出口顺序,避免口岸拥堵。协调联检部门增加每日交接次数,加快查验和放行速度,通过“快查、快验、快放”机制,保障出口顺畅无阻。 四、企业响应积极助力国际业务拓展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下,多家企业迅速调整战略,加大出口力度。一家从事国际货运代理的公司计划出口商品车达到可观数量,目标市场覆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国。在现行通关模式下,该公司日均出口量稳定,承接业务逐渐增多,经营效益表现突出。通过优化订单管理和物流安排,企业有效把握出口窗口期,确保了商品车按期抵达海外目的地。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还为霍尔果斯地区吸引更多投资打下基础。 五、未来展望强化合作与市场拓展 霍尔果斯口岸的出口增长为下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提供了示范。海关持续完善机制,如拓展界桥交接应用的车辆类型,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效沟通渠道。企业层面,加大研发投入以适应国际标准,提升车辆性能和定制能力。整体上,这套出口体系不仅保障中亚、欧洲市场对中国汽车的需求,还构建了稳定的招商引资平台,吸引国内外资金流向当地。通过打造高效透明的贸易环境,霍尔果斯有望成为中国与亚欧大陆桥的关键节点,带动相关地区实现可持续增长。
2025-07-20
-
【新疆招商】新疆农业经济开局稳健 多措并举促农增收
今年以来,新疆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支撑、拓展增收渠道等举措,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在春耕生产有序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各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春耕生产基础扎实粮食安全有效保障 新疆抢抓农时推进春播春管,2024年全区冬小麦种植面积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主产区苗情长势良好。在北疆地区,推广节水灌溉和智能农机技术,提高播种质量;南疆地区通过品种改良和土壤改良,提升单产潜力。棉花种植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机采棉品种覆盖率持续提升,为全年农业丰产奠定基础。 二、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市场供应保障有力 全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较上年同期提高,牛羊育肥、家禽养殖等产业稳步发展。2024年一季度,主要畜产品价格保持合理区间,带动养殖户收益增长。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多个无疫小区和标准化示范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特色乳业、优质肉羊等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品牌建设成效显现 各地组织开展林果管理技术培训,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红枣、核桃等主产区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优质果率同比提升。电商平台与产地对接更加紧密,特色干鲜果品线上销量增长明显。部分地州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和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农民增收渠道拓宽就业创业协同推进 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同时,新疆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2024年一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吸纳就业能力增强,部分县市发展庭院经济带动农户增收。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创造更多就近就业岗位。 五、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新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帮扶。2024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南疆四地州,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机制持续深化,引进一批特色产业项目。 当前,新疆正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和病虫害防治,保障夏季粮油生产。下一步将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确保全年农业农村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2025-07-20
-
【新疆招商】哈密棉花丰收季开启 棉农抢抓农时保增收
金秋时节,新疆哈密20余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絮成为戈壁滩上最亮眼的风景。作为新疆重要棉花产区,哈密近年来通过品种改良、机械化推广和产业链招商引资,推动棉花产业提质增效,今年棉花品质和产量均实现稳步提升,为当地农业经济注入新动能。 一、机械化采收助力棉花产业高效发展 哈密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伊州区和巴里坤县,得益于规模化种植模式,当地九成以上棉田实现机械化采收。田间可见大型采棉机有序作业,单台设备日均采收量可达数百亩,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数十倍。农业部门统计显示,2023年哈密棉花机采率较五年前提高近40个百分点,生产成本降低约三成。 二、科技赋能提升棉花品质竞争力 近年来,哈密推广种植"新陆中"系列优质棉种,该品种具有纤维长、强度高的特点,深受纺织企业青睐。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田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棉田长势、病虫害的精准监测。2023年采收季检测数据显示,当地棉花主体长度达29毫米以上,达到国家优质棉标准。 三、产业链延伸带动农民多元增收 棉花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哈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当地已建成3个大型棉花加工产业园,吸引数十家纺织、服装企业入驻,形成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部分合作社探索"棉田套种"模式,在棉花生长期内间作打瓜等经济作物,使农户亩均收益提升超千元。2023年,哈密棉花产业带动周边逾万名劳动力实现季节性就业。 四、政策保障护航棉花稳产保供 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哈密水利部门实施滴灌节水改造工程,2023年累计建成高效节水棉田18万亩。供销系统统筹调配百余台采棉设备,设立多个临时收购点,确保新棉及时上市。金融保险机构推出棉花价格指数保险,当年参保面积覆盖总种植面积的七成以上,有效化解市场波动风险。 目前,哈密各产棉区正组织人力物力加快采收进度,预计全部采收工作将持续至10月下旬。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需求增长,哈密棉花通过中欧班列等渠道远销海外,成为当地参与国际农业贸易的重要载体。
2025-07-20
-
【新疆招商】新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比增208% 政策金融双驱企业融资提速
今年前7月,新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总额达2.46亿元,同比增长208%。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为招商引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政策引导构建融资保障机制。2023年,新疆先后出台《自治区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暂行)》《自治区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办法(试行)》,从风险分担和成本降低两方面形成政策合力。风险补偿金政策通过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共担风险机制,降低金融机构放贷顾虑;贴息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贷款利息补贴,直接减轻企业融资负担,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奠定制度基础。 (二)金融创新丰富融资服务供给。新疆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围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开发专项产品,推出“知疆通”“商标贷”等特色业务。这些产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重知识产权的特点,允许企业以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物,突破传统抵押物限制。其中,“知疆通”产品聚焦专利价值转化,“商标贷”则侧重品牌资产运用,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选择。 (三)服务优化提升融资办理效率。新疆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制定疫情期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举措,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整合评估、登记、放款等环节,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实现业务快速受理、高效审批。同时,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常态化组织政策宣讲和融资对接活动,帮助中小企业了解质押融资政策和操作路径,拓展融资渠道。 (四)企业受益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新疆多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支持,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九圣禾”系列137项商标及7项专利组合质押,成功获得1亿元授信;新疆吕赛节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疆峻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融资500万元、2300万元,有效缓解了研发投入和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此外,新疆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为9家科技型企业核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补助120余万元,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实现科技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与政府资金的有机融合,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025-07-20
-
巴音州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近年来,巴音州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招商引资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稳步扩大,营收与利润实现双增长,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巴音州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亮点。 一、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负债水平可控 巴音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3.2%,反映出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优化。负债总额增速略高于资产增速,但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区间,表明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部分企业成功降低杠杆率,为后续发展预留空间。 二、营业收入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优化 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2%,增速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显示国有经济活力增强。其中,能源、交通、农牧业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提质增效,而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招商引资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在产业链延伸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利润总额大幅提升经营效率改善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和资产增速,印证了国有企业管理效能提升。通过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强化成本管控,部分亏损企业实现扭亏为盈。此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完善,推动了利润分配向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倾斜。 四、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发展后劲增强 巴音州通过重组整合、职业经理人试点等举措,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例如,某能源集团通过剥离非主业资产,聚焦核心业务后利润率提升30%。同时,国有企业牵头建设的多个重点项目陆续投产,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 五、服务区域发展社会责任彰显 国有企业在稳就业、保供应等方面发挥支柱作用,全年提供就业岗位超万个,并承担了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供任务。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国有企业率先保障物资调配,体现责任担当。 当前,巴音州正围绕国家战略布局,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通过深化开放合作、强化创新驱动,国有经济有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
2025-07-2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